急性扁桃体炎是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中医称为“乳蛾”、“喉蛾”,多发生在儿童身上,下面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物,分西药和中药,中药又分为风热外侵和邪热传里。
急性扁桃体炎分为单纯性和化脓性的,是由毒素高低不同的病毒、细菌引发,它们平时就藏在扁桃体的小窝里,在人体抵抗力减低时趁机作恶,扁桃体中的白细胞与病原体交战会变成脓液,就是化脓性炎症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除局部疼痛影响吞咽外,重的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痛等毒血症状,只要看看咽部两个扁桃体又虹又大,小窝里还可能有许多脓点,就不难诊断。
西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发热,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儿童高热(39℃以上),应给以物理降温,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宜吃软质或半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忌刺激性食物。饭后淡盐水漱口。早期可用复方新诺明,成人首次2克,以后每次1克,每日2~3次口服,儿童每公斤体重首次50毫克,以后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
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1、风热外侵
表现:咽部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便,当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喉核红肿,咽部鲜红。并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中成药
①羚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萝卜100克,橄榄50克,蒲公英15克,共捣碎,装入小布袋中,加水适量,水煎20分钟后取汁,再与大米50克菜煮成稀粥。每日服2次。
②白萝卜250克,青果5克(打碎)和金银花20克,共装入纱布袋内,与萝卜煮汤,加食盐、味精适量,调味服食。每日2次。
外治
①吹药:冰硼散或珠黄散吹于局部。
②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喉症丸、六神丸,以清热解毒、润喉消肿。>>>警惕扁桃体炎和慢性咽炎发生
点击了解更多中医疾病、用药常识,关注身体健康......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西药PK中药
2、邪热传里
表现: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根及颌下,吞咽困难,有堵塞感,或有声嘶。检查时见喉核红肿,表面或有脓点,可触及颌下肿大的淋巴结。伴见高热,口渴喜饮,咳嗽痰稠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中成药
①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润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蒲公英50克,装入纱布袋内,加水适量,煎30分钟后,取汁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每日服食2~3次。
②丝瓜250克(切片),香油10克,生蒜6枚(切片),青黛6克,食盐3克,炒成菜肴,随主食吃。
外治
①参考上证。
②若有脓点,吹药更为必要。选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锡类散、喉科牛黄散。>>>洗澡的健康知识 你知道吗
天气变化异常,容易感冒,怎么预防感冒?中西医为大家支招。有按摩穴位防感冒、食疗预防法、吃杏仁可预防感冒以及西医提出的清洗鼻腔法。下面来了解下这些预防感冒的小招数吧。
一、防感冒:用鼻呼吸,按住两个穴
1、不要张嘴,尽量用鼻子呼吸。
2、讲话的时候手按着合谷、列缺两穴。一个指头点着合谷穴,一个指头点着列缺穴,一边说话一边揉动合谷穴、列缺穴,就能起到防范作用。因为合谷穴治感冒、治咳嗽、治鼻腔不透气;列缺穴治胸闷、治咳嗽、治感冒。
二、中医食疗加穴位:有效防感冒
随身带瓶漱口水用防风、板蓝根、连翘这三种药加上菊花、生甘草,可以煎成汤水,装在小瓶里随身带,有时间就含一口漱口,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果已经感冒了,就喝下去。
薏苡仁熬水搓手心用薏苡仁单独熬水饮用,或熬水搓手心,拼十个指头,还可用薏苡仁的水蘸着棉棒揉动鼻腔,这对预防感冒很有效。
生甘草水蘸揉耳鼻腔川生甘草熬水,用棉棒蘸揉耳鼻腔,可以预防传染性感冒。
三、感冒初期:吃杏仁可缓解症状
感冒初期,正是病毒势力很弱的时候,此时,吃点杏仁能很好地减轻感冒症状,迅速修复身体伤害。中医认为,杏仁有润肺止咳祛痰的功能。甜杏仁味甘、性平,有滋润肺燥,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感冒初期的嗓子千、咽喉痛、头晕等症状。因此,冬季感冒,可以吃一把杏仁,或最好是喝上一杯热乎乎的杏仁露,能起到祛风清热的功效。
四、西医防感冒:每天清洗鼻腔不可少
西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由寄居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引起,当人体因疲劳、受凉等因素,导致鼻黏膜的保护和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感冒等疾病的发十。因此,每天人们洗鼻腔可以有效减少感冒病毒数量,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具体方法:每天早晚洗脸时浇水洗鼻,边冼边用鼻向外哼气,每次洗3~5下即可。
心绞痛,治疗要点是抗心绞痛和降血脂。治疗心绞痛,一般采用内治法,在这里为大家推荐的是中西医外治法,看看具体如何采用外治法治疗心绞痛。
西医强调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及心肌供血状态,降低血黏度,作用迅速但有一定副作用;中医重在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起到预防、治疗心绞痛的双重作用,作用持久,但于“治标”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临床报道,应用中西医外治法治疗心绞痛,已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经验如下。
通脉液超声雾化吸入:通脉液由荜拔、细辛、川芎、香附、沉香经水煎制而成,每ml相当于生药1g。每次取20ml,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每日2次,1月为一疗程。
救心气雾剂:将川芎210g粉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红参芦头210g浸泡,与提尽挥发油后的川芎药渣共煎,滤液浓缩至150ml,加入95%乙醇,使含乙醇量达80%,放置后过滤,滤液中加苏合香35g,冰片56g溶解,放置后过滤,与川芎挥发性水溶液合并,加蒸馏水至1400ml,分装于200个玻璃瓶中(7ml装),压泵压盖密闭,用时取下塑料盖,摇匀,将瓶口对准口腔舌下喷雾,每次1~2下,预防心绞痛每次2~3下,日3次,10日为一疗程。
中药雾化吸入:药用毛冬青60g,丹参30g,川芎12g,降香、水蛭各15g。水煎取液100~150ml,用30~50ml经开放式面罩作口鼻吸入,雾量线分钟耗水1~2ml,每次15~20分钟,1日2~3次。据临床观察,此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良效,总有效率为88.2%。
硝酸甘油外用制剂:硝酸甘油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防治心绞痛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问世100年来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硝酸甘油除含化片、控释口服片和注射剂外,还有两种外用剂型可供选用。
(1)贴膜:硝酸甘油贴膜以铝箔为底衬,中间药层为糊状物,上面覆盖椭圆形片状释药末。临用时揭去保护层,贴于前胸、上臂、腹部等处。药物持续缓慢地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并发挥作用,不需经过肝脏代谢,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每张贴膜面积10cm2,含硝酸甘油25毫g。贴敷后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恒定值,持续作用可维持24小时,可用于预防慢性心绞痛。药膜去除后作用很快消失,重复使用不产生药物蓄积。初期治疗每日可用1张。长期使用能产生药物耐药性,可增加使用量,但一天最多不要超过4张。
(2)气雾剂:将硝酸甘油乙醇溶液充于密闭的气雾剂瓶内。在抛射剂的推动下,药液以雾状喷入口腔,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迅速发挥药效,30秒即可缓解心绞痛,有高效、快速、稳定、方便的特点,是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