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胃寒,这是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不能轻视。那么你知道胃寒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吗,造成胃寒的原因是什么呢,胃寒有哪些治疗方法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饮食能帮助治疗胃寒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胃寒是中医的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临床上胃痛之症,中医多称之为“胃脘痛”,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多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一般分为胃寒、胃热等证型。
临床表现
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
临证主要分为胃虚寒(胃阳虚)和胃实寒两型。前者多因素体脾胃阳气虚衰所致。胃实寒多因寒邪伤胃所致。
病因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阳气虚衰;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劳倦伤中,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辨证施治
1.胃虚寒
证候
胃脘冷痛,绵绵不已,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治则
温中健胃。
主方
理中汤。亦可以用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
方药
党参、白术、桂枝、干姜、高良姜、荜澄茄、白及、海螵蛸。
2.胃实寒
证候
胃脘冷痛,痛势急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脘痞作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口泛清水,脘腹水声漉漉,舌苔白滑,脉弦或沉紧。
治则
温胃散寒止痛。
主方
厚朴温中汤。
方药
厚朴、陈皮、甘草、木香、干姜、茯苓、草豆蔻。
胆囊壁毛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胆囊壁毛糙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胆囊壁毛糙是怎么回事呢,胆囊壁毛糙要治疗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胆囊壁粗是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胆囊是梨形,近低于肝胆囊窝,大约30-50毫升的体积,有胆总管和胆囊管。胆囊有收缩和储存的功能。平时肝脏分泌的胆汁先流入胆囊,通过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并贮存起来。未浓缩的胆汁呈金黄色,浓缩后的胆汁呈空绿色。
病因
引起此情况的病很多如肝炎,伤寒等。至于是不是典型的慢性胆囊炎,还要根据你的其他临床表现判断,治疗上应用激素或手术治疗,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虾蟹等,多吃鱼类、疏菜。适当进食少量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等,以刺激胆囊收缩,把胆汁排空,防止胆石形成.。
判定指标
胆囊为梨形中空器官,位于肝的胆囊窝内,分底、体颈三部分。胆囊壁薄而光滑,正常壁厚1--2mm。超声检查胆囊,胆囊腔内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胆囊长径6--8cm,横径4.0cm±,胆囊壁厚超过3.0mm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常见于胆囊炎、肝炎、低蛋白血症、心衰、腹水。正常人餐后胆囊壁可增厚达4.0mm--5.0mm。
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壁增厚、粗糙。黄疸越重,胆囊壁变化越明显。无症状和体征的胆囊炎患者。随着肝炎的改善,胆囊壁恢复正常。
急性胆囊炎时囊壁增厚达4mm,囊壁模糊不清。若囊壁水肿显著,壁厚可达7.0mm,B超下可出现双层回声。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可缩小,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囊壁毛糙,可出现囊壁钙化。
病毒性肝炎引起胆囊的超声图像变化(中华传染病杂志89.3.174报告),74例经肝活检确认的病毒性肝炎,其中急性轻性肝炎10例,7例胆囊有改变;慢活肝42例中17例有胆囊变化,慢迁肝20例中9例有胆囊改变;肝硬化2例中1例有胆囊改变。
胆囊的异常改变有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囊不显影,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体积变小等。病毒性肝炎引起胆囊变化的相理不清。胆囊改变与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重无关,与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无关,与肝炎分型无关。其中3例进行十二指肠引流检查,胆汗正常,可除外胆炎症。而与白/球比值(低蛋白血症)有明显关系。
健康人超声发现只有胆囊壁较粗,胆囊壁增厚,无胆囊炎症状及体征,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不能单独诊断为胆囊壁粗胆囊炎,应定期随访。我近20年的临床观察,只有胆囊壁粗糙,不是为疾病。
病理及症状
病理
进食时(特别是进脂肪性食物时)胆囊收缩,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协助脂肪消化。
常见的胆囊病变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人在进餐后,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胆囊收缩素引起胆囊收缩,把胆汗排进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症状
若胆囊胆管粘膜发炎,胆管阻塞,胆汁排出不畅,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就会受影响。同时,胆汗中胆固醇与胆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胆固醇浓度升高,因而容易发生胆囊胆管结石。进食脂肪后,胆囊收缩,右上腹出现疼痛,甚至剧痛、恶心等。
食物疗法
胆囊炎症状出现时可以用食物疗法进行处理。
食疗
(1)果蔻乌鸡煲
乌骨鸡1只,去除毛和内脏后洗净;将苹果、豆蔻放入乌骨鸡腹内,用牙签封好切口,加水适量煲熟,调味服食。此膳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的功效,无论是感受寒邪所致的胃病,还是饮用冷食所致的胃寒、胃痛均可食用。
(2)干姜枣芪羊肉
羊肉切块、黄芪、大枣10枚(去核)、干姜。以上食材加水适量炖熟,调味食用。此粥具有温阳、补气、健胃之功效。可辅助治疗虚寒胃痛、四肢畏寒等症。
(3)姜糖
鲜姜、白糖辅助治胃寒痛。鲜姜(细末),白糖,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
(4)白酒烧鸡蛋
二锅头白酒,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胃寒胃痛可食。
(5)蜂蜜泡春砂仁
春砂仁和蜜泡制,其中有成品,可直接吃用,效果明显,食用胃很快舒服了,绿色安全无副作用,可治愈胃寒。
(6)红糖水泡胡椒
把胡椒研末伴水加红糖吞服;也可用胡椒泡酒抹到胸口外,可辅助治疗因受凉引起的胃痛。此外,把胡椒粒砸碎后,用开水冲,然后与红糖水一起泡2~3天,口服可辅助治疗胃寒引起的胃痛。
(7)高良姜粥
高良姜,粳米。先煎高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服食。温中散寒。对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有效。
(8)茴香狗肉汤
大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生姜2片,狗肉,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将大茴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温中、助阳、暖胃。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9)白胡椒猪肚汤
白胡椒、猪肚1个。取白胡椒略打碎;猪肚反复用盐或生粉洗净,然后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再将首、尾部用线扎紧,加入适量清水,慢火煲,调入适量食盐便可。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白胡椒煲猪肚气味浓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或虚寒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
(10)姜汁牛奶汤
用鲜牛奶加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瓷器内,盖盖子适当时间后饮用。有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每天喝一杯,手脚之寒气会渐失。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虚寒性胃痛噎膈反胃、呕吐、暖气反酸等肠胃不适症状。
结语: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且大多饮食不规律,这就会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也会让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因此想要摆脱疾病的困扰,就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注意身体的锻炼,这样才能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