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以及全世界发病率都很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在2%~4%。到目前为止,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在3000万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脏器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可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肢体坏疽以致截肢、昏迷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人类的疾病由一种慢性病而引发出多种疾病的,糖尿病当属前首。
十六条患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1、有多饮、多食、多尿、乏力者;
2、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原来肥胖,近来体重减轻者;
3、易患疖痈,尤其发生在冬季;
4、反复尿路、胆道、肺部或其它感染者;
5、妇女外阴瘙痒而非滴虫感染者;
6、有感觉障碍、疼、麻等到等周围神经炎症状者;
7、较早出现白内障或视力减弱者;
8、间歇性跛行、下肢疼者;
9、下肢溃疡久不愈合者;
10、浮肿、蛋白尿,类似肾病者;
11、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或腹泻者;
12、早期出现动脉硬化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塞。
13、有分娩巨大婴儿(体重大于4公斤)史者;
14、有反应性低血糖者(容易饿、心慌、出汗);
15、特别肥胖者或特别消瘦者;
16、有糖尿病家庭史且40岁以上者。
首先,能了解自己血压的真实情况。“有很多人一到医院血压就高,出了医院或进行24小时监测血压却正常,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白大衣’高血压。”我国估计有“白大衣”高血压4000万人,隐蔽性高血压5000万人,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对高血压的“真假”进行鉴别。
鉴别真假高血压
第二,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便于坚持药物及生活方式治疗。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却不足一成,原因之一就是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血压情况,光凭感觉用药。相当多的农民从未测过血压,只有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被发现长期患有高血压。
第三,自测血压还能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除了上述人群,欧洲高血压学会还建议,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都应坚持自测血压,因为这些人可能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等,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自测血压。
另外,注意到以下6个细节,能使测量更加准确。
1、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血压计,并提前校准,袖带至少覆盖上臂的2/3。
2、测血压前休息5分钟,等呼吸平稳、心跳正常了再测。运动、情绪激动等都会使血压波动。
3、无论是坐位还是卧位,上臂和血压计都要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立位性低血压情况的人,还应再测一下站立位血压。
4、测量时要保持安静,不说话,手臂也不要活动。
5、每次最好测2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如果两次血压值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应再测一次,以3次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高血压患者最好定期自测血压,并将每次的数值记录下来,帮助医生正确判断病情变化。
高烧体温在39度以上称高烧。它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一般表现为:病人面色潮红,皮肤烫手,汗多,呼吸和脉搏增快。(一般体温每升高1度呼吸频率可增快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如发热过高,体温超过41度,持续时间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系统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特别是对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改善机体机能。现场急救
物理降温法
1、水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额部、枕部以保护脑组织。
2、用30-50%的酒精或32-36摄氏度温热水擦拭病人颈、腋窝、胸背及腹股沟等处。
药物降温法
1、成人口服阿司匹林或复方阿司匹林0.3-0.5克。
2、小儿服用小儿解热灵。送医院找出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惊厥(抽搐俗称抽风)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烧惊厥,以高烧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
多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质调节控制能力差所致,表现为起病突然、寒颤、四肢发凉、继之体温上升、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呼吸加快、眼球及面部出现小抽动或眼向上斜、面部、肢体或全身强直呈阵发性痉挛性抽动,短暂屏气面色转白或发青,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
现场急救
1、让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以防舌后坠和口腔分泌物反流而堵塞气管。
2、在上下牙齿间可填垫毛巾或手帕,防止咬破舌头。
3、头部物理降温。
4、用针刺(见高烧处理)或手指掐人中、合谷止痉。
5、速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