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肾病发病率全世界在增长,为此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很多人都关注肾病的治疗方法,但当今治疗肾病的同时往往会有意无意中伤害到身体,治疗肾病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肾病选择治疗时更需注意"治肾更要益肾",这样才算指标保本。
当今,肾病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制剂往往会对患者免疫力、抵抗力有影响,同时会引发心血管病、乙型肝炎的发作等弊端,这让医学上对肾病的治疗需更进一步,除此之外还有一下等治疗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球内压增高、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非血流动力学方面能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细胞增殖、基质积聚,所以ACEI和ARB可通过压力依赖机制和非压力依赖机制显著的减少尿蛋白,减慢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对保护肾脏作用非常有效。但ACEI有可能引起血清肌肝一次性增高,容易产生有严重呕吐,腹泻等弊端。
二、扩张肾血管的药物
扩张肾血管的药物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力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机制与ACEI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是相同的。主要有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及前列腺素E1,用法:多巴胺20mg/d和酚妥拉明10mg/d、前列腺素E180ug/d。这些药物通过静脉点滴可改善尿蛋白和氮质血症。长期大剂量使用本药,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样反应。
三、降脂药物
在糖尿病早期就可出现脂代谢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载脂蛋白的升高。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对巨噬细胞有化学趋化活性,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刺激巨噬细胞全成生长因子,与间质纤维化有关。还有学者认为血脂异常能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而他汀类药具有减少这些致纤维化因子的来源。
四、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为胰岛素增敏剂,在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类似于抗氧化剂机制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蛋白尿。这类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其中曲格列酮因严重的肝脏毒性已于2003年3月停止使用。
针对以往治肾的同时会伤及到自身,所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利用菌疗抗击肾病,达到完全无副作用的治疗且效果最为有效明显。菌疗抗击肾病最为突出的为白耙齿菌,白耙齿菌生长在长白山密林深处山谷低洼地带,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株,比较适合长期服用,没有毒副作用。耙齿菌分为白色、灰色、褐色等几个品种,其中白耙齿菌生物活性最强,药用价值百科最高。
白耙齿菌具备吞噬功能,游离开肾小球后随着血液的交流与运动,会将沿途遇到的炎症介质毒素,血液中的垃圾一并吞噬,再随菌株的转换,分解加入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系统,恢复人体免疫平衡。白耙齿菌菌疗方法对于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肾功能不全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吞噬免疫力复合物,改善肾小球胃循环,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达到肾病的逐渐康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当听到这首诗,心中总是充满暖意。是啊!母亲的恩情是报答不完的。岁月如歌,当年轮的沧桑一道道刻在母亲那慈祥的脸上时,没有谁可以漠视她那无私的付出。无疑,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游子远离,最牵挂的人是母亲;病中睁开朦胧的双眼,第一个看到的也一定是母亲。母亲总是这样默默的付出,没有任何保留,在她们眼中,似乎已经没有了自我,一切都是那样的坦然,那样充满着温馨。
受到这种温暖阳光的照射,相比之下,为人子女者又该怎么做呢?母亲似乎没有什么要求,她们在意的似乎只有生活,像一杯茶,一杯总是充满苦涩,却又可以泛起阵阵香甜的茶,这茶有浓有淡,味道或许苦涩多一些,或许香甜多一些。我们的责任就是给母亲一杯又香又浓的茶……
我的父亲早年就去世了,是我母亲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把我拉扯大,成了一名油田工人,娶了贤惠孝顺的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着日子,正当我们生活充满了甜蜜与幸福时。晴天霹雳当空劈来,谁也没有想到在全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母亲会被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这消息宛如晴天霹雳般惊呆了全家人,谁敢想以后的事情,母亲62岁了,还经得住这番折腾吗?病无论如何还是要治的,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此时此刻正需要人在身边照顾的时候,"三春之晖"无法报答,最基本的"床前尽孝"还做的到吧。想当初,自己病的时候母亲还不是不眠不休地在床前照顾自己。
北京我们也去过,上海也去过,几个大城市都去过了,可每次抱着希望而去,而又总是戴着失望而归。母亲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或者刚见效没几天便又成老样子。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心中那种煎熬就别提了,每当深夜,听着母亲的痛苦呻吟,辗转反侧,恨不得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
就这样过了半年,母亲的病反反复复,精神越来越差,且迁延一久,肾病的各种不适症状都冒出来,四肢颜面全都肿起来,乍看上去还以为是胖了,人却越来越虚弱,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整日昏昏沉沉的。看着母亲有气无力的样子,我知道,这病不能再拖了。可到底到哪里呢?难道真的要换肾吗?经过这半年的折腾,家里的积蓄花去大半,虽然换肾的钱对一个油田工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这不要紧,钱哪有命重要呢?再说母亲这么大岁数了,还经得起折腾吗?倘若……
正在我彷徨不知所措时,油田的一个同事介绍,说有个亲戚也是得的这种病,刚运用白耙齿菌菌疗治疗的,效果不错,我一下就动心了,不为别的,单是为了不开刀这一点就可以试试。两天后,我在网上打电话订购买了2个疗程的打算试试。
也许是上天眷顾我们母子吧,用药3个月后,几乎不用利尿药的情况下,母亲的浮肿竟然完全消失,更让人高兴的是,精神越发好了,双目重新有了神采。看着母亲的病情有了大的好转,可以和家人一起聊天,甚至一起到楼下散步,真是太高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盼来母亲重新踏上这健康之路。
母亲笑了,仿佛冰峰的溪水化开,重新开始流淌,它缓缓的,不着痕迹的滋润了每个人的心。无论孩子多大,母亲就像每个人心中的一根顶梁柱,柱子倒了,天也塌了。无论她是富是贵、是贫是贱,在人们心中,母亲永远是神圣的,她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净土,承载着"人之初"的种种可能,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洗尽铅华,让疲惫的心灵在喧嚣的世界中得到真正的栖息之所。
母亲的病逐渐好转,我静静地站在她的身后,一切是那样的恬静,仿佛又回到了我小时候跟在母亲的屁股后边的情形,以往所有的不幸都消失了,外面阳光普照,天空终于放晴,母亲手搭凉棚抬头远望……
问:糖尿病会引发肾病么
答:1921年,胰岛素发明之后,糖尿病的各种急性并发症不再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病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渐渐成为了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病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而2型糖尿病也有5%~10%死于肾功能衰竭。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将可引起对肾脏的损害,患者最终因出现全身水肿、蛋白尿、尿毒症,而死于肾功能衰竭。
评价自己肾脏损害的程度,尿常规蛋白阳性,血肌酐Cr、尿素氮BUN正常,(即肾功能正常).
晚期肾病:尿常规蛋白阳性,血肌酐Cr、尿素氮BUN明显升高(即肾功能受损),终末期肾病:,全身水肿,高血压和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由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通过尿常规检查看不出来,因此只能定期进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这样能及时发现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肾病积极治疗可以逆转。1型和2型糖尿病病友都需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肾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旦临床表现明确了,糖尿病肾病就已经难以根治了,所以糖尿病的第一个治疗措施就是控制好血糖。前不久,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联合发表了他们历时10年耗资上亿美元的DCCT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下降一半。病人如已经发展到早期肾病,为控制好病情,有不至于影响肾脏功能,应积极鼓励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因为大部分口服降血糖药物都需要通过肾脏排泄(糖适平、拜糖平除外),因此,当肾脏损害严重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当患者已有晚期肾病,即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时,接受胰岛素治疗时,由于胰岛素从肾脏排泄减少,因此每日胰岛素的需要量会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以前的胰岛素剂量,往往容易出现低血糖。
肾病-控制血压
对于1型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高血压都是继发于糖尿病肾病,而2型糖尿病则有许多高血压是与糖尿病同时并存的。但不管怎样,高血压能反过来明显使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在糖尿病肾病时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尤其对1型糖尿病病友,如果在肾病早期控制血压有可能将晚期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延缓10~20年以上。
血压控制的药物选择:控制血压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常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除了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糖尿病肾病。具体那些药是转换酶抑制剂,请教您的医生,他会给您详细的解释。
肾病-蛋白质摄入限制
有糖尿病肾病时,减少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肾脏负担,延缓肾病发展。通常减少的蛋白质食物部分,可由碳水化合物来补充。
进食优质蛋白:限制蛋白摄入,并非禁止蛋白摄入,因为蛋白质毕竟是人体所需的必要营养物质。此时适量进食优质蛋白是最佳选择。一方面进食量不大,没有增加肾脏负担,另一方面优质蛋白又可满足人体的蛋白需要。优质蛋白包括:鱼、瘦肉、鸡蛋等。
肾病-控制血脂
象所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样,血脂总是一个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时使糖尿病肾病得到良好的防治,您需要将血脂,不管是甘油三脂,还是胆固醇,都尽量控制正常。
肾病-透析
当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此时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无法将人体代谢的毒物排出体外,此时血肌酐和尿素氮都明显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透析的方法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毒物排泄。换句话说,用透析来维持生命。
肾病-肾移植
肾移植可谓是肾病病友的最后选择,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糖尿病病友肾移植的总存活率正逐渐上升,目前可达到75%。一般来讲,胰腺和肾脏同时移植的效果比单纯肾移植效果更好。但缺少肾源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限制了肾脏移植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