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之洞:经世致用 俭省知礼(家风家训)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其城市现代化之路的腾跃始于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时。张之洞在武汉兴建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影响深远的近代工业,创办了自强书院(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等新式教育组织,为武汉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他早年曾是清门户健将,后成为洋务派首要代表人物,历任巡抚、总督、军机大臣等职,被誉为“晚清四台甫臣”之一。张之洞能轻松的取得如此成果,与其家学培育有很大联系。
张之洞身世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都以清正廉明受一方大众拥护。父亲张锳任兴义府(今贵州兴义)知府期间,捐银重建当地书院,花重金置办书本、聘请名师,并教训随其到兴义府肄业的子侄张之洞、张之渊、张之清等与府学生友善互学,要求他们不能感染纨绔习气,“力学识,树功名”,志存高远,心系家国。
张之洞不负父亲所望,勤奋好学,科举入仕。他相同重视对晚辈的教育,着重“读书期于懂事,懂事归于致用”,并重视对症下药。张之洞有一子从小不喜读书,上课时只需教师稍一脱离就嬉笑打闹。张之洞考虑到孩子好动不好静的性格更适合学武,便送他到日本士官校园习武,并劝诫他“国家正在用武之秋”,学武既可锻炼身心,又能济世报国。
在兴学重教的家风熏陶下,张之洞的子侄中多有取得功名者,孙辈中更是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张之洞孙女张厚粲是北京师范大学心思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取得中国心思学会终身成果奖、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
俭省知礼亦是张氏宗族遵循的家训。张锳持家“以俭省、知礼为宗”,训导子女“操行宜廉洁、办事宜慎重、待人宜宽和”。在父亲的影响下,张之洞“平生性格好施予而不喜豪华”,并对子女多加束缚。他曾写信劝诫留学在外的儿子“勿惮劳,勿恃贵”,应知日子的艰苦,切莫豪华无度。
张之洞十分重视为人的品质时令,教训子女“砥砺时令,当言则言,当行则行,扶正不阿”。在京为官期间,他对亲故说:“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在晚年沉痾时,张之洞为后人留下训诫:“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必明正人小人义利之辩,勿争产业,勿入下贱。”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张之洞作此《续辈诗》,既是张氏一族取名的根据,更融入了对晚辈的殷殷寄予。其力学树功、经世致用的理念,在今日仍具有重要价值百科,其俭省知礼、砥砺时令的规训,亦值得今世为官从政者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