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亲子品牌网资讯正文

十问立异教育沈祖芸对话探月学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4-09 10:21:51  阅读:8795+ 来源:自媒体 作者:春藤家长学院

原标题:十问“创新教育”:沈祖芸对话探月学院

如果有一所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课程表,但有大量自定义的项目,开放式的体验室、操作台,亦师亦友的Coach(教练),你愿意让孩子加入吗?

有人可能说:这太理想化了,在国内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这也太没安全感了。

但创新教育被视为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探索方向之一。

提到创新教育,我们必须得说小微学校的崛起,美国5年就诞生了1万所小微学校。

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个体成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小微学校更重视个性化教育,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阶段学习专业和未来职业不对口的问题。

探月学院作为国内少有的高中段创新学校,使命是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那他们现在是怎么做的呢?

前几天,教育专家沈祖芸与探月学院的2位学习者以及探月学院的创始人,进行了一场线上直播对话。

沈祖芸

中国学校教育战略发展咨询师

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的副所长

北京名校长领航工程的课程总监

对话中,他们聊到了探月学院的现状和规划,解答了观看者们心中的疑惑。

未来春藤将此次对话总结为“十问创新教育”,希望有机会能够解答家长们的一些疑问。

一、创新学校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沈祖芸】:海纳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独立,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把生活和学业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大家又会产生另外一个想法,是不是探月只适合你这种特别开放、独立的孩子?在你的同伴当中,有没有那种开始不太独立、后来慢慢独立起来的孩子?

【贺海纳】:我身边肯定会有一些同学也是第一次离开家,独立来到北京上学。我自己是一个没那么依靠爸妈的人,因为我小时候有几次单独出国的经验,我爸妈对我还是挺放心的,就靠我自己适应。

但我不认同探月只适合特别独立,或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的孩子。说实话,我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强,刚开学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很新鲜,然后又加入了很多项目、 club以及校队,我还报了7门课,也感觉时间有点儿规划不过来,出现作业写不完之类的情况。

我和我的教练沟通了这件事情,他很能理解我,就拉了一个群,这个群里面有同一个coach组的同学,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没那么强。我们每天在群里面互相督促,坚持每日打卡,我也在自己的时间管理上面进行了一些调整,情况就慢慢变好了。

刚来到探月,当然可能你不是那种特别独立的孩子,包括我一开始其实也是挺依赖爸妈的,后面会慢慢变好的。

【沈祖芸】:若卿来探月已经两年了,探月给你带来的真实状态是什么?

【王若卿】:我是在上上学期学了一门基础心理学课,在一次阶段性考试的过程中,写一个自我分析的报告。我分析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在各种各样情况下说“好的,谢谢”这句话,最后我发现因为我有一种“应该思维”,我感觉自己应该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所以我就老说“好的,谢谢”。有的时候我会在不知所措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去说这句话,我当时就发现这可能是自己的一种防御思维,我都跟你说“好的谢谢了”,然后你就不要再问我了。

【沈祖芸】:我觉得你和Seana 是两种性格的人,她特别独立、喜欢表达自己。但你给我的感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内敛,不是那种主动建立交往的性格。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这仅仅是学习一门课的知识,还是它真的会教会一个人如何在应用层面上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王若卿】:我觉得上这门课,知识学习是有的,也给我生活带来一些改变。特别有收获的一点是,我在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问题时,之前因为不太喜欢主动跟别人去沟通、去处理问题,一般都会回避、不理你了之类的。学完之后,我发现正面沟通是解决关系问题中的一种更好的方式,这是一个给我带来的改变。

二、探月的哪些特性最吸引学生?

【沈祖芸】:探月学院有哪三个特点特别吸引你?

【贺海纳】:我觉得第一点是研学旅行,每一个学期期中都会有一次研学旅行,和跨学科项目结合,两个星期的时间分组去到不同的城市或国家学习。【沈祖芸】:非常丰富,能够自主,带着准备、有目的、有主题的研学。【贺海纳】:第二点我觉得就是环境和气氛。我刚来到探月的时候,肯定会有些不适应,也有从南方到北方水土不服的原因。我是一个比较热血的人,刚开始加入了许多club,还有学校的飞盘队和篮球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感觉慢慢融入了这个地方,觉得这里很适合我,可以去做一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沈祖芸】:你融入要多长时间?【贺海纳】:我觉得不长不短,可以说我整个学期都在试图融入这个环境。刚开学的时候肯定很局限,比如和几个玩得好的,或身边几个朋友一起,然后慢慢就去打开自己的视野。上个学期末也交到了很多刚开始绝对没说过话的朋友,整个学期我也变化很多。

【沈祖芸】:这个氛围非常好。我们也能够理解,探月不像大规模的学校走一走都要好长时间,它可能是一个天然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氛围,啥东西特别让你愿意去融入其中?【贺海纳】:我觉得就是温暖。就像您说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肯定每天都会见到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加亲密。很多朋友跟我有共同爱好,平时也会一起拼单点奶茶,中午一起吃饭,或抱团找老师问一些学科、项目上面的问题。感觉每一天真的很开心,时间不会只被学习占用。现在疫情期间,我也和很多探月学习者一直保持联系,时常会打电话聊天,觉得特别幸福。第三点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探月的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解锁技能,就是你可以跟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吃饭,可以是coach也可以是探月的创始人Jason。探月每一个学习者开学的时候会pick自己心仪的一位教练,然后教练每周大概会有2小时,就是coach time教练时间,你可以和你的组员以及教练写计划、谈心,玩一些游戏,教练也会约你一对一吃饭,然后每一次coach time的时候都会感觉特别充实。

三、探月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沈祖芸提问学习者——

【沈祖芸】:我们都知道没有一所最完美的学校,只有不断在寻找适合的学校,比较各自的优势、劣势,寻找一些相对合适自己的。当你和家人确定了去读探月之后,探月的弱势怎么弥补呢?

【王若卿】:我会去用课外时间去补这一方面,因为我要出国,肯定需要参加一些标化考试,我会去上一些网课,比如SAT2、托福、SAT之类的。

【沈祖芸】:我觉得探月还是尽可能把很多课程的丰富度提高,能让每一个孩子去选择,既能够应对未来的出国考试,也能够在长远的素养上面做一些平衡。我还是好奇,因为你经过两年多已经和学校融入得很好了,能够很顺地把一所学校的好处说给我们听。但当我是一个第三方人士并且也没有深度进入过探月进行了解时,我就会去想,你进入一所学校,学校也是全新的,你也是全新的,你势必会和一所学校共同成长。你所有以前经历的学校都是完美的提供方,你上就可以了。只有到了高中的探月学院不是提供思维,而是你和学校一起去成长,甚至于你的学习经历在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反过来说,当你进入校园的时候,它一定是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学校自己也需要迭代。那么这种状态下对你这样的高中生会有损失吗?你会付出一些在探月探索的代价吗?【王若卿】:我觉得损失的话可能会有一些,但同时也会有收获。损失的话可能是因为课程体系在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有一些课可能这学期有,下学期因为做了课程调整,就有变化。探月的课程体系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是以素养为核心的,所以在对接一些升学的标化考试可能对接的没有那么好。我觉得这可能是损失的一个点。收获的话,能力素养的培养是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怎么样去跟别人很好地沟通,这些技能都是以后我们在职场上会用到的。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在一个充满变化的环境里,怎样用自我管理去很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怎样在过程中去做一个个的决定,去更好地认识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更丰盈,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

沈祖芸提问探月创始人——

【沈祖芸】:实际上选择办高中还是很有难度的,既要看得见马上变现的东西,也多少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还要看得见未来,要对得起别人人生后续的职场或人生的发展。

家庭和社会能够选择探月,家长愿意把孩子交到探月,除了家长内心对教育有一点点自己的理解和期待以外,其实对探月也是有高期待的。按照我的感觉,现在的家长什么也不想放弃,就是分数也要、素养也要,未来要赢,现在更要赢,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探月能够给这样的家长、这样的社会和这样的孩子带来什么呢?你从这样的一个高中角度,是如何去架构这所学校的,探月最硬核的教育服务有哪些?

【Jason】:远的未来和近的应试,还是面对的升学,在我的感受里面,这越来越不是一个矛盾。先得要把这样的一个问题澄清一下,然后我会讲探月偏硬核的那一部分。

全美国突然有上万所小微学校出现,在中国也开始出现更多这样新的形态和新的教育内容,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主要在于,教育反映的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需求。在不同的阶段,主流教育内容不一定都是一样的。

不一样美国大学的招生办,我们都直接去当面拜访过,他们都会对我们说,现在看到的学生都差不多,尤其中国过去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看不到他们的特点。

为什么他们开始关注这件事情?包括很多大学都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然后解决社会问题,其实它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对一个需求,我们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还是说解放生产力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包括社会的发展阶段,教育永远都是在解决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之后的一些问题,它有这样的一个预期性。

我会认为这样的传导在大学已经发生了。去年的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国家也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样的一个宏观的大政策,整个国家希望可以从知识转为素养本位教育。这些都是会传导回来的,就是在当下的评估机制上,大学升学已经发生了挺大的改变。

但是先行者永远都是少数,我们应该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空间对话,看到彼此,搭建桥梁。从宏观来看,我会认为它会慢慢的不是一个矛盾。

去年高考知识点不难,但很多人看不懂题目。本质上它是把真实情境融入到了考试里面,素养的定义就在真实情境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实这就是一个大的转变。

但是改变永远都是从一小部分开始,我们要能够把星星之火保护好。

我觉得两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矛盾,现在已经不是一碰就死那个阶段了。

【沈祖芸】:就是不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不要把它作为一个矛盾体,我们大家可以去兼顾着去考虑。

【Jason】:怎么去做这个硬核,我们有非常理想的蓝图,比如在学科知识上面,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到完全,但是我们一直希望去逼近的一个点,就是能够把混合式学习非常有效地应用到学科教学里面。

在学校里面学的知识都是记忆和理解,还会涉及到一些简单应用,但基本都是在低阶思维上,高阶的分析、评价、创造是不碰的,或者说叫学科素养是不碰的。

我们大家都希望利用混合式学习,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放到线上去,把高阶思维放到线下来。分析、评价、创造和复杂的应用都是需要真实情境的,没有真实情境,很难对知识进行应用,基于它去进行创造。

其实也有一个点,至少以现在能够正常的看到的理论来说,两者的结合不一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底层能力变强,是能够有效地解决低阶思维,找到了很多不同的道,这些不同的点也是能够联系的。我们都说这个人的核心能力、学习能力强,本质上是这个人素养发展得好。

混合式学习在领域(学科)教学里面,我们在线下也考虑用项目,不是只有跨学科就项目上学。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一种创造情境的方式,这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理想去逼近的一个地方。我对探月的打分一直就是及格上下,我觉得还是要一直去往那个方向去努力的。

另外一个就是跨学科项目,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去发展底层能力,以及真实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贴合我们的培养目标,“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我们的教学模式是重新进行一些设计上的工作,让我们也可以在同样的空间容量里面得到更多,但这个不会一蹴而就,这些经验到底多少是真正能够留存下来、可复制的,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不太想把它们放到对立面,其次想要兼得,有的时候要真的去考以前的高考,很可能也能考个“一本”,但不太能够考到最靠前的学校。

我们的课标极大程度参考了中国的新课标,因为中国新课标有学科素养的提法,当然美国的科学课标也会有NGSS(《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会有领域素养,或叫跨界concept,就是科学内部的这个大概念。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怎么能够真正把从学科的知识概念到领域素养或学科素养再到通用市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这些不同层级的能力放到一个整体的体系里面。

它不是一个拼凑的关系,而是先构建了这样的一个框架,我们先把好的放进来,然后用一套统一逻辑的方式再加工。就跟苹果的手机一样,它没有一点一个东西是新的。

【沈祖芸】:同样两款手机,它的容量差不多,诺基亚就有点像我们走过来的传统学校,就是我给你都设置好了,你只要使用它就行了。苹果手机它通过设计的改造,还是这样的容量,它搭建的是平台,空间和时间把它释放出来了,你自己可以去往里面填充和你配对的、你愿意放进去的那些值得放进去的东西。

这个背后是设计理念的转变,我想了解的是探月学院现在做的硬核服务,是通过设计都把这些都搭好了,你只要用一用就行了;还是重点把设计放在释放你的时间空间,但把一些基本的框架放在那儿,然后供你组合。到底是走的哪个设计路线?

【Jason】:我们整个设计思路是这样,这样一个世界的知识体量处于爆炸的状态,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一定都会变更多。

我们经常说要做一个有效的超市,就是如果是一个很好超市,应该考虑选什么样的品类。我们不希望如果去餐厅就只有一份菜单,这个菜单你吃完就走。我们还是希望它是一个超市,超市得选品,因为你资源不是无限的。从概念上面,我们大家都希望依然有挺多选择给到消费者,然后仔细地思考,这也是对于消费者的负责。

对于学习者来说,他的时间就这么多,我们怎样把内容设计得让他感觉不是1000个里面选8个,而是说非常好的几十个,你去进行一些组合,这个也是一个角度。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最终在整个真实的世界里面,是没有人能帮你做选择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在意去构建我们的教练体系。探月的学习者都会或多或少聊到这一块说,全球最出名的教练可能就是比尔·坎贝尔,他是乔布斯的教练,教练很大的工作就是去做你的一面镜子。

青少年时期最需要发展的是大脑的皮质层,之所以他会开始变得叛逆,因为他自我认知变得更强了,他会觉得“我就是我”“我就是能做我想做的事”。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大的一个不同之一就是元认知的不一样。

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教练这样的方式,每周都会和学习者对谈,更多是成为他的一面镜子——你要看到你为什么做这个选择?你做选择达到预期了吗?你原本的目标是什么?现在目标改了,为什么?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绪?那是没有一种评判的,更多的事情是你要看到自己。

我们的素养里面,其中有一个叫做发展到高阶,叫self directing learning,自我引导式学习,就一个人可以怎么去拥有成长性的思维,设定目标,然后建立中间的一些路径,获取中间的路径,需要的资源位置,他要选不同的体验——超市里买不同的东西,没达到你的预期该怎么办?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是不是看到,如果经历了、没有看到、没有觉知那是一个层面,经历了、看到了、有觉知是一个层面,经历、看到、有觉知并且能够从中深刻观察到自己,去发生根本性的进步,这个是再往一个层面。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正真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我们真的直面它。

我们期待到最终再通过3~4年,他能够变成一个内心丰盈的个体,可以去进行自我引导地选知识、选内容,这是一个逐步放松的脚手架,然后同步我们也会提供就是一些更多的选择。

【沈祖芸】:探月的学习者Jessica也说到,有时在整合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她发现探月一些应对考试的课,不太能够充分地给到,他们也需要在外面进行一些补课,有一些校内外时间的配比。像这种孩子在我们探月学完之后,还是需要在外面进行辅导的,你们有没有一些相关的考虑?

【Jason】:这是我们一直都可以去进步的点,我们自己不太希望去做任何应试的课程,我们大家都认为测评是一个反映你真实状况的工具,但是不能因为测评而学习。我们会选择性地不去做基于测评的教学,我们会希望是基于标准、基于目标的教学,我们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在测评里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然后我们基于标准和基于目标的教学恰恰是一个本身就会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的程度,我觉得探月这两年的迭代还是很迅速的。我们不能够本末倒置,测评本质上是为了看你该不会是在达到标准和目标的发展路径上。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大家的一个选择,不希望把这个放到所谓的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因为确实每个人在上面做的都不一样,都是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还是希望争取做到有一天不让大家去花不同的时间。如果一个iPhone能解决的,我们就不要加上电视机加上NOKIA加上不同的东西,我们还希望最后能够用一体的东西去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然后一旦我们在这个东西上松了口,其实它就不再是原来的东西,所以我们是选择性地这样去做。

四、探月如何挑选老师、促进老师成长?

【沈祖芸】:探月学院创办两年多来,老师一定是很年轻的,年轻在我们传统概念上是没有太多经验的。如何让年轻的、没有太多经验的、在一套全新体系里要扮演多重角色的老师,融合在一所全新的学校里,而且要迅速地让学生信任,让家长信任,探月是怎么做到的?【Jason】:说这样一个时间段我就想到,其实每次还是挺抱歉的,每周我会跟不同的老师一起吃饭聊天,有时候他们说有段时间真的太痛苦了。我也在重新想这个事情,我觉得对于每一个进来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挺有趣的成长的经历。探月老师看起来挺年轻,他们其实年龄也没那么小,因为心态比较好,年龄看起来也小。但总体来说的话,他们整体年龄确实比其他学校相对更年轻一些,我会觉得经验和教学质量这件事情,它不是一个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其实在传统体系里面,很多教学很棒的老师都在年轻化,经常能看到有老师毕业才过几年就带出了状元,带出了很好的竞赛成绩。内核本质上还是在于老师是不是能够和学习者去产生情感的连接,然后建立容易理解的脚手架。说白了你情感连接了,哪怕脚手架差一点,但是人只要愿意学了,有研究表明,积极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率是一个指数级的差别,你讲得好不好的差别不一定到那个级别。因为经验的缘故,这个老师可能更懂得怎么去建立关系,更懂得怎么去建立一个既亲密但也有一定边界,这样一个好的师生关系,也不能完全是朋友,更不能是权威,而是扮演站在孩子身边的教练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确实是会去做统计,把探月的教龄基本拆成4个点,1~3、3~7、7~15、15以上,在招聘的时候,大概会更多关注3~7和7~15这两个阶段。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阶段的教育者,从整体来看,更有可能出现成熟、开放的状态,但我们会去看整个团队的一个化学反应。我跟人力负责人沟通,问他们最关心什么?他说:第一我不太关心老师从哪个学校来,他们可以是哈佛,也可以是一个社区的学校。我们相信他的知识储备绝对是能够教基础教育的。我们特别关心的事情就是他是不是一个真正有热情的、懂得倾听的、懂得如何合作的人。很不一样的是老师能不能往后退,而不是你成为主角。第二就是懂不懂得合作,在探月我们大家都希望教育者能够一起合作做项目,带着学习者一起去做事情,包括他们和学习者其实也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单向关系。第三个就是灵活性。最近我面试,最快拍板的一个老师,我说你有没什么要坚守的事情,就是绝对不能变的事情。他说我唯一坚守的,我能为我的教学做所有的灵活调整,这个是我一定会坚守的原则,只要它能够去服务学习者本身的发展。这些点如果都存在的话,我们会认为教龄这件事情在我们场域里的影响是有,但我们可能更关注的还是刚刚的那些东西。

【沈祖芸】:我了解到,疫情期间老师们还在不断持续学习,比如共读一本书,我们在攻破一些课题,一起去打破一些之前遇到的一些难题,去课程迭代等等。老师之间的合作是怎么发生的?它是靠评价老师发生的,还是靠问题导向,或来源于有一个什么样的发现学生的问题的机制来引发的?怎么能够激发这些老师一次成长或二次成长,他们彼此之间能够有合作的动力去处理问题,带给孩子们影响那种自身的一个学习者形象,这是靠什么?靠评价、靠机制、还是靠自由生长?

【Jason】:我们每周都会有两个专门的时间是给老师们做专业发展的,每个老师进来的时候,他们在开始教学的之前,我们都会有统一的探月之旅,很多像表现型评价、项目制学习在其他地方学不到,我们会去进行一次培训。但真正的发展还是在日常,日常每周两次的专业发展的工作,这里面它会涉及到的面就很广了。大家在专业发展的时间可以去发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个话题可以是一个比较持久一点的话题,大家就每周都会来。我们专业发展现在也分成了跨学科项目和单科教学的,两个时间拆开了。我觉得有个前提的假设,就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非常关心每一个学生,这个也是我们进来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得是这个样子的。

五、探月的coach体系有什么特点?

沈祖芸提问学习者——【贺海纳】:在探月的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解锁技能,就是你可以跟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吃饭,或者是coach或者是探月的创始人Jason也能的。探月每一个学习者开学的时候会pick自己心仪的一位教练,然后教练每周大概会有2小时,就是coach time教练时间,你可以和你的组员以及教练写计划、谈心,玩一些游戏,教练也会约你一对一吃饭,然后每一次coach time的时候都会感觉特别充实。【沈祖芸】:你们可以相互预约是吗?【贺海纳】:对,我上学期的coach会主动约我吃饭,跟我聊天、了解我之类的。【沈祖芸】:在学校里大家是一本正经地叫“王老师好、李老师好”,还是像很多公司那样取个花名,探月里面是一个怎样的师生交流方式?【贺海纳】:我觉得叫王老师、刘老师这种真的特别少见,这显得特别正式。我们会给老师起外号,但也是当着老师的面,教学老师也还挺无所谓的,比如说Ryan长得很可爱,我们就取了叮当猫之类的这种称号,他自己也默认了。

沈祖芸提问探月创始人——【沈祖芸】:在传统学校里,以评职称为一种导向来证明自己又进阶了,又发展了。但在探月我发现,每一个人因为要应对未来的变化,要促进学生的成长,他们能够去争取各自领域头部位置的一些话语权,比方招生,一些评价方式,你们参加MTC等等,进入到这样一种有话语权的全球的地方,成为一个成员,或成为一个专家,或成为一个参与者,这样对自己的锻炼,最后还是服务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这是你们的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点。【Jason】:我们老师经常开玩笑,这个项目经费有点不够,得想想办法怎么一起赚个钱,我就觉得挺有意思。大家都会去思考怎么处理问题,他们都关心学习者。我们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老师真的关心,所以就会产生一个这样的动力。当然也会有我们专门create的问题,比如说跨学科项目,我们不能让所有项目都散开,而是要每学期就只能有这几个主题,大家一起选定几个主题,老师们就得合作在一个主题里面,再去让学习者在这里面发起不同的项目。我们有意要创造大家更多的合作,因为要培养学习者的合作能力,结果你自己不会合作,你自己没有碰到过合作里的问题,这个是没有同理心的。【沈祖芸】:同学都特别重视教练对他们的影响,您刚才也提到教练的角色。在探月学院当中,老师不只有一种角色,他有很多种角色,他是上课的老师,他是影响人的教练,他可以一起在做项目时候的一种指导,他可以一起合作去来判断和决策一些事情,帮助给到一些支持等等,他会每天会变不同的角色,是吗?【Jason】:基本来说是的,他们的角色都是多重的,就是说单科的教学,然后跨学科项目,就是作为教练这样的一个角色。【沈祖芸】:我也注意到我们也会成为很多的连接者,除了在探月的老师以外,还会找到一些外部的资源。我看有很多的短期的学者,或一些资深的专家会经常走到探月来,共同或短期做项目,或一个长期做咨询,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也是属于我们共同的一种合作者,是吧?【Jason】:我们其实有蛮多,比如每周三晚上都会有一个叫Build night,全球不同的就是工程师、创客,然后他们只要来中国来北京基本都会来我们这。【沈祖芸】:探月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Jason】:我觉得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那种就彼此关心彼此,但同时是一种开放的、接纳的。我觉得文化最后还是要回到务实的一些东西,本质上我们有没有设计一些机制,让这些资源进得来,因为我相信比探月有资源的人和选项都有很多,但是我觉得资源是进不去的。有没有设计这样的机制,但最后又回到心态,我们想不想这样干?我们认不认为这样干是对于学习者和整个社区的发展是好的?如果我们大家都认为就应该设计这样机制,就像如果你写代码得有接口,没有接口,两个软件是不能连在一起的。

六、如何建立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任?

【沈祖芸】:我对教育领域的理解,学校教育是有限责任的,不能够对一个孩子包打天下,所有的责任我都担起来,很重要的一部分责任还是在家庭当中。

两年多过来,那么多学生进入到一所全新的学校,发展比较成功、成长比较顺利、健康的那些孩子,他们背后的家庭有没有一些共性?

【Jason】:首先这些家庭会给予学习者更多尊重,给孩子自由、空间,然后大家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我们在整个招生过程里面,其实都是能够看得出来这样的一些状况。高中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恰恰是你要放手的时候,因为孩子得自己去做事情、总结反思。【沈祖芸】:探月学院和家长之间的信任感,你觉得是迅速建立起来的,还是要花一点时间的?【Jason】:我觉得是很迅速就建立了,让我还是挺感动的。我基本每次情绪波动特别大的时候,都是和我们的家庭在一起待着的时候。他们就开玩笑说,我在参加家长活动的时候,他们就让我哭,其实我不是一个平时说特别感性的话的人,所以我觉得确实是和家长们建立了关系而且建立得非常快。我觉得探月的家长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性,他们非常关注自我的成长,关心自我内在的发展。我觉得这是家长教育或家长自我发展最内核的事情,你要相信自己发展得好,你跟孩子的所有的交互、一举一动,都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因为教育是生活,教育就是社会,这不是一个空话,它就是你的每一个行为连接和情感的流动,它都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我觉得发展得好的家庭,都会挺关注自己的成长的,孩子都说“怎么这都不管我……”这跟我们在做蒙特梭利是一样的道理,他玩他的,他真的需要你的时候会来求助。

我觉得尤其是在探月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探月的一些家长们非常有建设性,他们有些人有过创业经历,会认真地跟我们沟通,完全站在一个支持者和共同体的角度给我们建议。家长经常会说,探月已经够忙了,我们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其实我们并不是这样想的,我们大家都认为有些东西或建议,告诉我们是很好的,我们也可以把它放进我们的计划中,不一定这个月就改,但我们会去做判断这样的一个问题出在哪儿,然后怎么去做。

七、创新学校如何防范风险?

【沈祖芸】:探月目前还是两岁多一点,出生不久的一所学校,往往它会存在很多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心探月的这种探路的模式能够走多远。对于大部分不了解探月的人来说,内心会觉得隐隐有某种风险。作为创始人,你是怎么看待一所学校的风险?有没有一些预先的管理风险的机制或策略,或者已经面向未来埋下一些伏笔、进行一些设计?【Jason】:风控一直是我们特别关心的事情,我一个非常早期的合伙人,就是我们的联合创始人,就有风控的背景,然后投身投资行业,最后加入了探月。我们其实一直对风控是挺看重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从基本面的财务,能不能一直吸引到比较好的人才,包括团队成员、有天赋的教育者还有招生,我觉得是没有特别大问题的。我依然认为整个时代的需求是一个在快速增长的过程。如果大家理想中真的需要这样一所学校,这个需求存在、市场存在、学校存在,只要我们的管理能力没问题,其实它就是没问题的。

最怕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把学校管成人们不要的那个样子,这个是我一直觉得存在的一方面风险。另外一方面的风险是没有把我们说到的那些概念都做实、做到。第一个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其实刚刚海纳和若卿都提到过,一些关于我们这几年的变化,完善的这些过程,直到上学期末,我心里的状态才真的更定、更稳了。原因是什么?大家都会说完善这个词,但完善是有一个什么样的坐标?如果一个学校完善成为另外一所学校,后来成为普通的以前的学校,那探月就会死掉了。我觉得很多的创新学校,要不就是不和大家去进行任何融合,再一个就是组成了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不管理念讲得多好,就是没有特色,这个特色并不是因为独特而独特,而是说你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果探月有TOP的特征,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结果很有趣,最后总结了三条:第一应该探月是一个学习者、家长和教育者共建的一个学习型社区。第二个探月是去落实素养教育,以支持学习者去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学习者基于自我探索达成的个性化学习,进行自我探索,符合个性化学习。这三个让我更加坚定了,接下来是不断逼近的过程,要不断地落实这几点。以前我们也在落实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在那一刻,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身上原本的一种气息变成了烙印在你骨头里的东西一样。另外一个点就是我们能不能把理念落实,因为大家都可以说这个是特色,但它能不能落实到所有的机制里面。探月有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叫做学校模型。我们叫一级模型、二级模型、三级模型,比如一级就是整个学院,二级就是学术部、社区部,这些不同的部门里面都会包括使命、原则、产品与服务、关键角色、中长期战略,就是这样的一套东西,我们把它叫做学校模型。我们能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扎扎实实落实到学校模型的每一个脉络里面去,最后呈现的东西就是一个这样的状态。我觉得只有把这样的东西完整落实了,教育的质量才会出来,长期规避风险的方式才会存在。真正把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时代需要的东西、我们自己也需要的东西去非常扎实、务实地落实到每一个点上,真正把它给做成,我觉得这个东西才是我会一直去担心、去思考的东西。大家有时问我担不担心,今年学生面临大考要升学了,其实我没啥特别担心的,我很相信我们的学习者,他们都很优秀,他们有自我的很强的动机。我们应该不断反省的就是,每天的工作是不是按照我们说的做了,这两天做不到的话下个月能不能做到,这个月没做的话这个学期是不是可以达成。我觉得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一种团队状态的话,这才是最大的风险。现在我不认为探月完全规避了这样的风险,这个学期结束我觉得从这个工作上面应该是能够基本做到的,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八、如何看待国际上新兴的学生评价方式MTC?

注:MTC是由近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推出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它不含分数,也不评级,而是会持续追踪记录、评估学生的 8 项能力和61项指标。有人预计10 年之内,这种动态的电子档案就将终结SAT、ACT等 “ 美国高考 ”,成为全美大学录取新生的评价体系。

【沈祖芸】:有很多人关心MTC这种评价方式在探月的应用是什么样子的?【Jason】:我们整个市场模型,现在迭代3.0的版本,都是完全紧贴MTC3.0的,包括它对于基础advance就是升级这样的模型的设计,我们基本是完全和它达成同频。这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一点坏处,而且MTC本身它是由美国非常多顶级的学者一起进行的一个设计,所以结构在整体来说还是相对合理的。我们的学科素养和通用素养,还有知识是可完全放到一起的,因为MTC是能够把知识和素养全部放在一起的。如果不接受MTC的大学,我们就发GPA的成绩单,接受MTC的大学,我们就发MTC的成绩单。在目前为止,MTC今年是第一届申请。我刚好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前赶回了国,但我参加了MTC在今年的美国独立学校年会的年会。MTC今年有4所学校进行了提早申请,因为探月是他们十来个工作小组成员中的唯一在国外的学校,他们都是美国的学校,这中间还包括硅谷很著名的纽埃瓦学校,他们这些学生,听说早申请全都拿到了比较不错的offer。这也给我们加强了一些信心,明年大概MTC会有大概20~30所,明年探月就成为美国海外MTC唯一会去使用成绩单的学校,开始提交申请。MTC本身我觉得支持力度也挺大的,所以这个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让它融入。他们真的非常花心思,对于每一个学生申请的每一所学校,他们都会派人专门去跟大学进行沟通。

【沈祖芸】:MTC的发展的新趋势,你目前的判断是怎样?它会替代以前的评价体系吗?【Jason】:我觉得短时间三五年可能不一定,但我觉得长期肯定是看好的。在那边我就问他,你们这些数据你跟我讲,为啥不开发布会。他们当时就开了一个非常小的会议,在美国独立学校的年会,与会者包括非常核心的一些学校。他们就说我们现在忙得根本没时间干这事,等到今年申请季四月份过后,我们才有时间搞这事。因为我们也会去调研,不能只是听他们的,有的人就会说我没听说过,但是招办的主任很多时候都说听说过,他们会说我们等一等或其他的,我觉得特别好的是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沈祖芸】:现在在美国大学MTC的知晓度是到什么程度?【Jason】:我觉得好的一些大学的招办负责人,一般都是知道的。但是招办的同事他们未必是知道的,看招办对它的接触接受度有多高,所以整体来说它是一个属于萌芽阶段。整体来说,其实文理学院和私立的大学,接纳度是远远超过公立的大学。尤其是文理学院,他们特喜欢看这样的内容,因为文理学院是那种你发多少材料都愿意看的,他们很希望看到更详细的东西。像公立的大学,就会说根本没有时间能看完,但其实花个三五分钟也能清楚看到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状态。就大学整体来说,没那么愿意接纳新东西。整体来说,我们就是要保证在一定的风险的控制的情况下,更好地和这个趋势形成一个合作的关系。目前来看的话, MTC的发展,让我们还是非常愿意把它非常深度和我们教学的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完完全全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没坏处。【沈祖芸】:它也是一个导向,可以在引导我们的课程设计和一些学习经历上面。

九、择校时,如何设定合理的心理预期?

【沈祖芸】:很多家长都在决策,我到底是把孩子送到传统的高中去,还是送到探月学院去。有些家长的孩子现在还小,只有小学、幼儿园,但我遇到好多家长都在考虑孩子未来的问题了。我觉得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今天从两位同学的讲述当中,我们已看到了,当家长有合理性预期的时候,孩子会反馈给你一些信心,给你一个判断——我的选择是对的,我支持了孩子,我可以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那怎样设定合理的心理预期?我给围观的家长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我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探月学院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丰盈的人生,它内在的容积比较大,我用了一个公式叫“长度×宽度×高度”,我们大家都知道容积的公式就是“长×宽×高”。如果你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你为孩子创造丰盈的人生,我建议你更多考虑孩子的长度,来带动它的宽度和高度。很多的小学生家长就在让孩子学奥数,让他往深了学加速学,其实并不科学。你要考虑一个孩子学业的长度,未来在高中期间或者大学期间,他是如何设计的,你和他要进行协商,或者你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如果你是一个初中阶段的家长,我建议你更多拓宽孩子的宽度,宽度来带动高度和长度。这样一个时间段孩子自我觉醒了,他能够设计未来的人生道路,你不要过于掺入对他人生长度的设计,你更多是拓宽他的视野,你带他出去旅游,你带他去见很多的世面,你给他培养很多的一些精力等等,用宽度来带动高度和长度。

到了高中的时候,就需要家长用高度来带动长度和宽度。你如何给孩子带来更深厚的能够在一个领域当中生根,能够专注地挖掘下去,能够有长久的兴趣到志趣,这就需要通过高度来带动长度和宽度。我给到大家的公式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容积有多大,它就是长乘宽乘高。在孩子小学时可以用长度来带动它的宽度和高度,初中时用宽度来带动它的高度和长度,高中时用高度来带动它的长度和宽度,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十、家长如何才能找到适合的学校?

【沈祖芸】:选择学校的时候,大家会很关心你和你的家长都衡量了哪几个方面?【王若卿】:来到探月是我们家庭共同的决定,当时做选择的时候,是从几个方面去衡量,我可能去的高中有三个选项:一个是北大附的高中部,一个是北大附的国际部,还有一个探月学院。当时我们家是从知识学习、个人能力发展、个人项目的发展,还有大学生学费,这几个方面去做了衡量,最后还是探月更加适合我。1)知识学习。学习怎么衡量?比如北大附的高中是一个非常成体系化的高中,知识学习更加系统化,有一系列成熟的流程,你跟着走就可以了。探月是以素养为核心,知识学习可能就不是它的重点,我们当时考量可能北大附或者北大附国际部会比探月更好,这也是北大附的优势。2)个人能力的发展。我们觉得探月在这方面会比其他两个学校更加出色一些。3)个人项目的发展。我从小学开始做公益项目,我也很希望有一个环境能帮助我把公益项目做得更加成熟、可持续。我们觉得探月其实是可以支持到的,包括有一些素养的培养,比如你做项目的时候,你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在这方面我觉得探月会更好一些。4)时间空间的考量。这方面探月是能够给到的,还有必备素养的一些培训培养。另外两个方面很现实,一个是大学的升学,还有一个是学费。

【沈祖芸】: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每一所学校是完美的,但是不可能,所以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去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怎样才能找到适合的学校,我来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5个问题。回到家长自身来思考5个问题,你才能够找到更合适的学校。第1个你要想一想,家长这个角色和教育是什么关系?学校是全部的教育场所吗?家长到底要做哪一部分的教育的工作,家长和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第2个你要想一想,你是否规划过孩子从出生到成年初期的全面发展?这样你就会知道你和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学校提供什么?你提供什么?第3个你要想一想,你清楚自己的孩子的才能、兴趣和品格吗?你是清楚的还是不清楚的,需要你去自身思考的。第4个你要想一想,孩子现在所需要的教育和你小时候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很多家长都会说,我们小时候不这样、不那样,现在真的是不一样了,你需要去思考孩子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你小时候的学校的区别点在哪里?第5个你要想一想,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很好的满足你的所有需求,一定是会不完美的。那么当你遇到虽然合适但有一些瑕疵的学校的时候,你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能够补充和支持?家长能用这5个问题来自省、去思考,思考后和孩子商量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你就会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一味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学校。这是我今天听完Jason和两位孩子的探月经历后,想和每一位家长朋友、每一位教育者同行分享的,如何设定合理心理预期,如何用5个问题来自省和内观,最后寻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家长自己满意的完美学校。用这样的方式,你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平衡,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学校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