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报多个学校怎么安排时间,每所学校花多久准备?
正常的情况下,每个考生需要报考8-10所左右学校,报考太少过线几率很小。
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尽量每两个学校间隔2到3天为宜,每考完一场回到画室总结一下,做好调整,再根据下一个学校的考试方向有目的,有方向的做好训练。这样,所报学校才有机会通过或者考取好名次。
02
到外地考试的话 必须要格外注意什么?
提前一周定好考点附近的宾馆,尽量能提前两天到考点,这样在考试前一天可以在宾馆自己练习,同时适应当地的环境,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去之前查好当地天气,准备好所需衣物,同时预防水土不服。
带好考试所需证件,部分学校需要考前现场确认,一定要确认所需证件,以免耽误报考。
带好自己平时习惯的工具,以免去了不好买。时间计划好,买好返程票,不要影响下一个要考的学校。
03
如果几场考试之间时间连得很紧怎么办?
要尽可能的避免这样的情况。如果实在避免不了,要在这几个学校中找到你最重视的学校或者最可能通过的学校,抓住重点。
另外,这样一个时间段一定要找专业老师。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帮你找到这几所学校的共同点和区别。正常的情况下,各个学校要求其实就是大同小异的。
建议:在第一所学校考试前几天按几所学校的共同要求训练,在每所学校考试前一天针对第二天的学校训练,如果是每天都考的话,就在晚上休息前看一下书就可以了。休息好是最必须的准备。
04
每场考试之间的时间段需要做什么?
在两场考试之间的时间最需要做的是好好练习的,了解后面要考的学校信息,然后针对性训练。同时,要注意正常休息,劳逸结合。
同学们需要经常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05
如果状态不好或时间冲突,能否做一些取舍?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有取舍,有舍才有得。分析好现状,抓住重点。全局考虑为上策。
06
校考和文化课学习如何平衡?
考试期间,文化课需要适当学习,为考完以后学文化课做好准备。
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分析自己,分析文化课和专业的优劣,确定报考目标。所有的选择都是根据最终录取学校来定的,所以,首先要有目标,分析自己才知道该怎么选择,补弱放强。
专业、文化就像一双筷子,两者需要达到同一高度才有意义。专业好,文化很弱的同学,可以多一些时间学文化课。
07
校考的能力要求有哪些不一样?
校考是学校自己选择学生,联考是资格考试。所以,联考考的相对比较基础。是基本功的考察。
校考学校会通过你自己的专业需求来选择学生,具体区别:校考会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和创意能力。
校考学校更想看到的是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意。学生只有拿出更吸引人,更出众的东西,才会有被录取的机会。
08
联考成绩好校考就会成绩好吗?
联考考的好校考是应该可以考好的,但是如果校考准备不重视或者没有方法,也不会考好,有学生联考考得很好,最后校考没有过一个学校。
没有考好的原因有:松懈,联考考的不错,认为自己可以了,校考就不努力了,整天迟到旷课,这样的学生是一定考不好的。
没有拿自己的优势去考试。不清楚学校要求,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盲目报考,这样也是考不好的。
不重视校考,认为随便考几个就可以了,也没有针对性训练。试想,校考的时候别人每天训练,一直进步,而你一直退步,怎么可能考的过别人呢?
09
校考的评卷打分跟联考打分有哪些不一样? 不同学校的偏好是什么?
各个学校和联考的评分标准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也有部分区别,校考学校会通过你自己学校招生要求,专业要求评分,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
综合类大学要画的明确,一目了然。趣味性要求相对较少。
10
其他考点的考题能否做参考?
外省考题可以参考,可当作考试方向,并且往年的考题也可以参考。
11
校考期间总是觉得慌张焦躁怎么办? 校考考完以后觉得很迷茫,心里没有底怎么办?
校考是整个考试的一部分,正确的认识校考,确定好目标,制定计划,按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影响自己。
学专业课的时候就好好学专业,学文化课的时间就专心学文化,学生容易专业文化相互干扰,一定要克服这个心理,结合自己的计划,清楚自己每天做的都是有意义的,就不会迷茫。
考的好坏文化课都需要好好学习,在校考成绩出来之前就应当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化课中。
12
校考结束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保管好自己的各个考试证件,特别是校考准考证,以备查分需要。把自己学习物品打包带回家,以免丢失。
和学习播音的机构、学校保持联系,高考结束后报考志愿可以咨询。
查好自己的校考成绩并了解过线分,自己的名次,和过线的学校录取政策。专心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