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珞珈山下举办千人“最牛同学集会”
来历:楚天都市报
沐浴变革春风进武大 弄潮汹涌澎湃四十年
珞珈山下举办千人“最牛同学集会”
地图制图系的男校友们向女校友献花
陈东升(前排右四)等校友重回武大
□楚天都市报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刘丹 吴江龙 拍摄:楚天都市报记者 黄士峰
1979年,一位老人在我国的南海滨画了一个圈。1979年,一群懵懂的青年来到武汉珞珈山下肄业。
4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的是悉心科研的学术权威,有的是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有的是勤政为民的政府官员,有的是笔耕不辍的文坛咱们,成为我国变革开放40年沧桑剧变的亲历者、建造者。
昨日,他们重聚珞珈山下,只要一个身份——武汉大学1979级校友。这场1000多人为留念入学40周年的重逢,也可谓武大“最牛同学集会”。
最耀眼的集会
“79级校友无疑是武大最为优异的校友集体之一,是那个时代走出来的最有抱负、最有担任、最有情怀、最有才华的一批武大人。”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代表母校欢迎校友回家。他说,79级校友沐浴着变革开放的春风走进大校园园、又亲历了变革开放气象万千的40年,对我国的各项事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79级武大校友有多牛,从这次集会的主题宣传片中就可见一斑。视频中,泰康稳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履行官陈东升、我国诚信信誉办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镭目公司履行总裁田陆、北京迪水公司董事长谢齐、武汉天喻信息产业公司高级顾问王同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李铁军、武汉大学病例中心主任肖书渊、我国武器首席科学家毛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湛飞并等人纷繁露脸,他们大多也来到了现场。
曾捐资一亿元建筑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的陈东升,是我国“92派”企业家代表人物,一向热衷于母校建造。他回想,当年在校园,走遍了珞珈山上下每一个旮旯,最喜欢跟珞珈山的草木对话。“我觉得武大的一草一木都有着鲜活的生命,而珞珈山便是咱们永久的情人。”
79级地图制图系校友、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能研究中心教授朱敦尧,则把母校称作是“充电站”和“加油站”——不论结业多少年,仍可以在这里得到不断冲击一线、冲击前沿的力气。
最美好的女生
“来来来,合个影。”“哎呀呀,你也老了。”不管结业今后成果怎么,昨日团聚的校友们都和当年相同,仅仅最朴实的同学联系,校园里随处可见他们停步留影的身影。
其间美好感最强的,应该是地图制图系的女校友们,她们人手一捧男同学送上的鲜花,笑脸和40年前的芳华少女时代相同。朱敦尧和记者说,给女生献花是该专业校友的传统,“由于咱们专业的女生是其时整个测绘学院最多的,她们不只美丽、成果好,还特别照料男生,让咱们很美好。所以每次集会,男生都要以此感谢女生。”
“学测绘很苦,当年曾有同学说,假如自己的孩子再学测绘就打断他的腿。但现在,不只许多校友把孩子送回母校,还有许多校友把自己一生尽力的财富也捐赠给母校。”朱敦尧说,母校情结便是这样,割不断的。
记者在现场就见到了一位“武二代”——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的谭夏泉,他的父亲是武大79级经济系校友,陈东升的同班同学。谭夏泉本科也是在武大读的,后来到美国留学读研,又到北京工作了七年,终究仍是决议回到母校读博。他说,父辈那一代同学之间爱情十分深沉,对武大也是充溢感恩的心。
最温情的午饭
每个人关于大学的回想,总有很重的重量归于食堂。为了让离别40年的“同学”重温芳华回想,武大组织了两个食堂面向79级校友供给体会餐。再一次排队打菜,再一次同桌畅谈,校友们吃的是比当年丰富得多的午饭,谈的却是当年的点点滴滴。
在桂园食堂二楼,79级生物系校友姜文波回想,40年前每个月有14元的助学金,一份土豆丝2分钱,最贵的是2角钱的粉蒸肉,很少看见有人舍得吃。
“我是山东人,那时分食堂里很难买到馒头,大米饭我总感觉吃不饱,多亏了女同学们援助。”姜文波说,那时分中学只读4年,所以他15岁就进了武大,正是长身体的时分,总感觉饭不够吃。不少女生就把省下的饭票给他用,让他常常可以一次吃两顿,大学四年读完,他的个子长了20多厘米。
结业时姜文波呼应国家“支边”的召唤,分配到了青海,临走还领到了校园80元赞助金。在青海呆了30多年,姜文波还常常想起校园的饭菜,想起同学的协助,因而这次特别飞回来和咱们叙旧。
当天,武大79级校友和校领导,还为“新三届”校友捐建的留念康复高考和变革开放的雕塑《潮》开幕。下午,校友们回到各个学院,与同学教师和今世大学生沟通畅谈;晚上,校友们乘长江游轮同游江城夜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