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亲子品牌网资讯正文

肿瘤患者的心理具体表现和自我调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04-10 02:02:49  阅读:8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绍伟

  肿瘤患者的心理表现

  一般来说,肿瘤患者几乎都有心理障碍,根据其发病前的性格、文化修养、病情轻重、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改善,常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而躯体的不良反应,则加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一、脆弱心理。脆弱是指经不起挫折,在感情上不坚强的一种心理状态,脆弱心理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表现。例如生活中的微小刺激都会对部分患者的情绪造成打击而出现痛哭、悲伤等情绪方面的发泄。特别是处于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在优越环境生活的患者,更易产生此类心理状态。

  二、敏感心理。敏感指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些肿瘤病人对与自己有关的外界事物反应十分敏感,观察到任何人相互私下交流都认为是在背后谈论与自己所患癌症病情有关的事情,会迫不及待的打听询问或追根问底。女性或有一定知识程度的病人较为多见。

  三、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心理状态。确诊之前的怀疑诊断、确诊之后的病情变化、对预后不良的恐惧和治疗结果的悲观都可能成为焦虑的原因。

  四、仇视心理。仇视是指以敌人相看待、带有憎恨情绪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发生于病前个性外向、具有攻击性,常因受挫折、不得志产生敌对情绪的病人中。

  五、否认心理。否认是指不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不承认事物真实性的一种心理状态。此类患者,不承认医院作出的诊断,拒绝接受相应的治疗,以维持心理平衡。

  癌症病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

  (1)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干点工作或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或做些家务、看电视、听广播、与人聊天,会使心情自然随之轻松愉快些。

  (2)要敢于面对现实。多了解自己周围有些患癌后长期生存的“癌寿星”生活经验,多看鼓励人们与疾病抗争的科普读物,不断为自己添油加劲,增强精神上的安全感。

  (3)要能清楚地意识到长期极度的忧虑会扰乱心理平衡,导致严重失眠,影响正常的食欲及其他各种有益的欲望,引起体内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紊乱。只要乐观地对待现实,保持健康的良好心理状态,定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和勇气,战胜悲观失望的“自我”。

  (4)过去就让它成为过去,不必无限懊悔,对未来则热切期望。心理上的平衡,能让您产生无穷的抗癌活力。

  中医方剂(一)

  【辨证】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名】金黛散。

  【组成】紫金锭6克,青黛12克,牛黄12克,野菊花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

  【出处】《肿瘤临证备要》。

  中医方剂(二)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名】柴胡蚤休汤。

  【组成】炒柴胡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虎杖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浙江省中医院方。

  中医方剂(三)

  【辨证】气滞瘀阻。

  【治法】清化湿热,祛瘀理气。

  【方名】清化抗癌汤。

  【组成】茵陈12克,山栀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山甲9克,广郁金9克,炒枳壳9克,生牡蛎30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露蜂房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传统中草药中,往往单味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换句话说,在一种药材中存在多种活性成分。这与西药单一成分有很大的区别。

  从单一成分研究发展到复方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研究人员的重视。

  中药促进免疫功能

  “免疫”一词在我国首见于清朝李氏的《免疫类方》,其基本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内经》里就已出现。《内经》把疾病的因素称为“邪气”,一切抗病能力称为“正气”,“正气”实质上包含了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

  人体主要借助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

  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

  一是区别正常细胞和外来入侵物;二是有免疫监视能力,防止细胞变异;三是系统化排除入侵的病原、抗原。

  促进免疫功能的中草药有补气药黄芪、人参、党参、刺五加、白术、灵芝、香菇、山药等补阳药枸杞子、冬虫夏草等补阴药西洋参、银耳、百合、天门冬、黄精等清热解毒药牛蒡、芦荟、牛黄、黄连等。

  中药具有抗氧化功能

  中草药对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显示中草药能通过提高机体内源性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这可能是中草药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作用比较肯定的有以下6类中药

  1.黄酮类丹参、甘草、淫羊藿、蒲黄、菟丝子等。

  2.皂类人参、三七、绞股蓝等。

  3.生物碱类莲子心、茶叶、马钱子、黄连、苦豆子等。

  4.鞣质类赤芍等。

  5.多醣类黄芪、枸杞、肉苁蓉、银耳、猴头菇、黑木耳等。

  6.苯酚类五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