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路径探讨
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即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需要发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作用,所以民间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现代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文化底蕴的培养,而文化底蕴的培养需要民间传统文化的支持。但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及市场环境的改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产生了众多负面影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阻碍了高中生正确价值百科观的树立,最重要的包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所谓价值百科观念。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有效契合民间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一定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熏陶自己,从而充分的发挥民间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现状
语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优秀的语文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文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其本质是继承与发扬人类文化,下面我们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辅助资料是学生使用最多的资料,而并非在语文教材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教材全解等,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较依赖语文参考书。另外,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不等同于生搬硬套一定的民间传统文化,让学生机械的模仿与接受,而是应以辩证的态度学习民间传统文化,即学习与继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摒弃部分错误的传统观点。然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基本都是拘泥于传统模式,着重灌输学生知识,尤其是讲解相关民间传统文化时,大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与良好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依据辅助资料机械的讲解文言文里面的词句,没有深刻的讲解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加之民间传统文化教学没有正真获得教师的格外的重视,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没有正真获得有效契合。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底蕴丰富,所以将民间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高中语文教学与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品格,以及提高了学生鉴赏民间传统文化的能力与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效契合,必然需要学生阅读与学习语文教材中部分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与文章,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先辈的聪慧与其创建的宏伟成就,以及见识到民族文化高深的思想与学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路径
(一)民间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契合
民间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入就教学环节而言可以着重从教材入手。由于高中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所以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在经过精选与鉴别的基础上才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其包含着众多民间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文化内涵,大多民族心理与文化价值百科观念等都是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创建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因为语文是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主要载体,实质上是进一步展现民间传统文化,所以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熏陶。此外,民间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入固然重要,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所以民间传统文化与课外活动的融入也特别的重要,教学需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展开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开展优秀诗文鉴赏活动,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应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领悟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民间传统文化契合方式的改进
当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依靠古诗文进行融入的方式,仅依靠古诗词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可以合理采取情景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学可以先大体讲述下荷花的古诗词,再播放相应的歌曲,使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画面想象与文章意境体会,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情景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与领悟天真的情感与作者宽阔的情怀,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百科观的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效契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熏染学生的文化底蕴,又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因此合理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使学生在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与理解民间传统文化,从而在民间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树立正确的价值百科观,以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