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重医附一院2020年度大众卫生应急技术训练班开端了,专家手把手教您学心肺复苏技术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你们能够跟着这个节奏来坚持心肺复苏按压的频率”,在重医附一院2020年度首期大众卫生应急技术训练班上,训练专家侯海霞主管护师正在给学员们解说进行有用心肺复苏的一些小窍门。
2020年1月7日,重医附一院2020年度首期大众卫生应急技术训练班顺畅举行,从该训练班得悉,为呼应国家施行健康我国战略,市卫健委提出“重庆市大众应急技术进步举动”,遍及大众应急常识与技术,进步人民群众自救合作才干,大众应把握以下14项卫生应急技术,包含: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根本确诊技术、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免除术、止血技术、头部伤包扎技术、四肢伤包扎技术、胸部伤包扎技术、腹部伤包扎技术、骨折固定技术、关节脱位与扭伤的处理、患者的转运技术、意外损伤应对和常见急症处理。重医附一院20余名包括普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骨科等专业的专家,通过理论解说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市民进行上述应急技术的训练。
学员在操练心肺复苏操作
首期的26名学员悉数是来自全市各行业的一般市民,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到重医附一院学习卫生应急技术。在首期训练班上,有两名约60岁的“嬢嬢”理论课一直在仔细做笔记,阿姨们笑着说,如果跳广场舞的时分就用上了呢!“首先是要学会判别呼吸中止,才干去做心肺复苏”,常红梅主任医师在训练中着重,重点是要注意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一定要到达100-120次/分的频率和5-6cm的深度,才算有用操作。学员们一边大喊“太难了”,心肺复苏尽管从视频、新闻看过很屡次,但轮到自己操作才觉得不是那么简略;一边又学习热情高涨,一再举手发问,“教师,如果按压力度太大,肋骨会不会压断?”“坚持救命榜首,保存器官、肢体第二,保护功用第三的准则”,针对学员们的问题,训练教师、重症医学科彭艳副主任医师逐个耐性回答。
重医附一院坚持小班制教育,确保教师与模型装备充沛,使学员有更多的着手操练时机。通过为期一天的学习训练,26名学员都了解了操作流程,把握了操作关键,悉数查核合格。
现在,针对大众的训练报名通道还在敞开中,欢迎我们踊跃报名参与。
报名方法
请修改“名字、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到邮箱
gzyjpx@hospital-cqmu.com
技术在手,遇事无忧
宣教科
责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