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跟很多二胎妈妈聊天,发现大家最大的感慨就是:终于可以把老大身上犯过的错误在老二身上弥补回来了。
哈哈,我也好想再给乐乐生个妹妹,把养育乐乐的道路上犯的错误在妹妹身上弥补回来。
在养育乐乐的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地有受到自我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犯了一些错误。
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在1-3岁注重乐乐的大运动发展。
原因是我自己从小攀爬跑跳样样精通,上学时期环城跑都是拿全校前几名的,是的,那个时候学校都很重视运动,我们中学隔一天都要环城跑一次,预估有8公里吧。
所以好像自然而然就忽略了。
直到乐乐3岁多上幼儿园,才发现他的大运动发展严重落后。
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跑几步都会喊累,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重视起乐乐的大运动训练。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阻力很大,因为乐乐跑两步就喊累,你让他跑他不跑,稍微逼一下就发脾气。
后来我在小区里面找到了一个训练乐乐跑步的地方。那是一个方形的花坛,里面种着一棵大树。
每天晚饭后我都带着乐乐去那颗大树下面玩开火车的游戏。刚开始我当火车头,他当火车车厢或者乘客,跟着我跑。
有我的带动,慢慢可以跑一圈了,一圈估计有15米吧(真的很夸张,对不对?)
后来,他抢着要当火车头,我就每次故意装作要赶超火车头的样子,他就特别有动力,拼命地跑。
但是如果我总是想要赶超他,他也会发脾气不跑了。
中间也会遇到瓶颈期,他不想跑步,我就得想方设法提升跑步的趣味性。
比如玩老鹰捉小鸡,我当小鸡,他当老鹰来抓我。或者他当小鸡,我当老鹰去抓他。
又或者我在前面被他追的时候,突然扭过去去抓他,这种稍微刺激一点的游戏孩子都特别喜欢玩。
就这样每天练习每天练习,跑到幼儿园快结束的时候,终于可以一口气跑10圈左右了。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就考虑给他增加一些体能训练。征求他意见之后,给他报名了幼儿园的跆拳道兴趣班。
结果上了第一节课,就告诉我,妈妈,太累了,我不想上了。那一个学期,绝大多数都是半学半休息坚持下来的,我也专门跟老师说,如果乐乐感到累了,就不要勉强他,因为他的体能比一般孩子差一些,太勉强反而会让他更不愿意去上。
有时候我也会为了让他感受到成就感,鼓励他教我学到的跆拳道的动作,当我的老师。
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上完那个学期,他再也不愿意学跆拳道了。
后来又带他去试听了家附近一个很好的武术馆的课,也是试听后死活不愿意去。
再后来又给他报了离家几站路的一个运动馆的体能课,每周两节课,一节室内体能课,一节户外篮球课。
上了一段时间后,他也不愿意去了,尤其是户外篮球课,他完全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老师也没有单独照顾他的进度,造成他深深的挫败感。上了10多节课后,体能和篮球基本功也没有一点进步,篮球基本功还是跟刚去的时候一样,连续拍2-3个球就会掉球。
于是我只好自己每天晚饭后带乐乐下楼一边锻炼体能,一边练习篮球基本功:拍球。
当他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可以连续拍到20个球了,再后来能够连续拍到50个了,对篮球又重新恢复了信心和兴趣。
乐乐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时候,听说幼儿园开了篮球兴趣班,老师刚好是乐乐的幼儿园篮球老师,毫不犹豫给他报名了篮球兴趣班。
这个学期对乐乐大运动方面的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专门找时间跟乐乐的篮球老师沟通了乐乐的性格特质和运动方面的情况。
因为这样一个时间段我已经给乐乐做了BGDE大脑基因多元智能测评,也知道他的大运动先天就很弱(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想到是他先天比较弱,我以为是出生时羊水污染导致了一些问题),按照一般孩子的要求他肯定是吃不消,如果他做不到又会产生挫败感,最后就很想放弃。
我也跟老师分享了之前我自己带着乐乐做拍球训练的一些感受,以及通过我的观察哪种方式对他的进步会更有帮助。
很开心的是,这位老师心态很开放,愿意从个性化养育的角度去带着乐乐训练。
我观察到,当乐乐做不好一个动作的时候,老师会把他请到旁边,单独指导,让他自己在旁边多练习一下基本功,差不多的时候再让他加入大部队,这样一个时间段乐乐就能跟上大部队了,自信心就不会受一定的影响。
当乐乐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时,老师会看到他的进步,给予乐乐鼓励,所以乐乐就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到了幼儿园毕业的时候,乐乐的篮球基本功进步了很多,不光单手拍连续最多能到上百个,双手拍最多也能连续拍几十个了。
当然跟我和乐爸每天晚饭后坚持带着乐乐下楼练习拍球也有关系,我们一直在坚持带着乐乐做练习,希望帮助他养成运动的习惯,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乐乐上小一之后,我是把他运动的优先级放在很靠前的,所以小一的第二个月,我主要抓的就是乐乐的运动习惯。
首先,给他继续报名了篮球课,综合比较,还是选择了之前幼儿园那个老师,但是不在幼儿园里面学习了,在比较远的一个篮球场。
虽然我给乐乐选择学校和课程都是就近原则,但是大运动的锻炼对乐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宁愿为了他的大运动发展跑远一点的地方,因为这个老师我和乐乐都很喜欢,在儿童运动这个领域,能找到一位称心的老师实在不容易。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打算开儿童运动馆的,自己专门对国内各个儿童运动馆品牌做过研究,他的结论是,绝大部分儿童运动馆都是资本驱动下急于扩张,师资力量根本跟不上,后来他就暂停了这个项目。
这也难怪,我之前给乐乐报名的那个机构虽然也是连锁名牌,收费也不低,但是不但没有帮助乐乐在体能上有任何提升,反而还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对于很多本身就大运动很强能量过高的孩子来说,去运动馆更多是一个放飞自我的机会,但是对乐乐这样大运动先天比较弱的孩子来说,更需要一个能够耐心等待他进步,能够关注他敏感内心,能够不断鼓励他的老师,所以我就不会再关注运动馆品牌,而是会关注老师本身。
除此之外,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带着乐乐在他们学校操场里面跑步。
刚开始他只能连续跑1圈(不到200米),总共能跑5圈,而且每一圈下来都要抱抱、击掌鼓励一下,还说好累啊。
一个月后,他可以连续跑7圈,而且告诉我,妈妈我觉得7圈我可以承受。回想起乐乐刚上幼儿园跑几步就累得不想跑的场景,深深感受到我这几年提升乐乐大运动能力的不容易。
后来,是我的小儿推拿老师建议我把带着乐乐跑步改为用游戏的方式让他跟小朋友们追逐打闹,所以每天放学后跑操场的计划就暂停了。
因为老师说同样是运动,只有主动运动才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最好的,也就是让孩子不要感觉自己是在被迫运动,而是要让孩子觉得就是在玩,这样对他们的身体才没有潜在伤害,大人也是一样的。
天哪,推拿老师的健康理念跟我的育儿理念完全一致。所以,乐乐放学后的运动计划,我就改成了邀约乐乐几个同班同学的家长一起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们追逐打闹了。
这是截止到目前,我和乐乐一起所经历的大运动训练的过程。
再回到为什么我会在乐乐1-3岁忽略了乐乐大运动训练的话题,其实我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只是我没有在一般的情况基础上做更多。
而对于乐乐这样大运动先天比较弱的孩子,爸爸和妈妈需要做更多努力,才能支持他的运动智能发展。
所以我才说我确实忽略了。
如果乐乐跟我一样是一个先天大运动就处于优势智能的孩子,我什么都不用做,乐乐的运动方面也不会太差,因为毕竟运动这件事儿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不需要专门的工具,每天到处都有机会。
就像我小时候一样,父母没有在我运动方面做任何努力,不妨碍我的大运动发展地很好。
但是同样是我的优势智能的语言能力,因为父母在我童年没有给我任何支持,就发展地很不好,直到自己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的优势领域,才自己给自己创造环境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
所以,每次我给妈妈们做BGDE大脑基因测评咨询时,我都会很感慨,当我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先天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时,我们只会通过你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经验去养孩子。
而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大脑基因和另一半大脑基因的遗传的综合体,注定会跟妈妈不一样,也会跟爸爸不一样。
经验的局限性就是,等孩子有一天某一方面的智能的发展遇到了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生活或者学习或者更多的成长,父母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很多。
如果误打误撞养孩子也养对了,恭喜你。
但是万一没养对呢?
如果生二胎,我们大家可以在养育孩子上面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在孩子多元智能培养方面,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娃,依然是没有说明书的,而且老二跟老大肯定是不一样的,老大的很多经验也不一定适用。
但是至少养了一个娃之后,有一点经验是对养二胎是有帮助的,那就是:不要用自己现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养娃,真的很可能非常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