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亲子品牌网资讯正文

都最多跑一次了为什么入职还要35名领导签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11-28 15:14:48  阅读:8030+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近来,有网友发帖称,一位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需求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分处级干部,为自己的签到通知单签字,迟迟未能办好。

经核实,此事发生在北方民族大学。该校党委宣传部一位担任人称,通知单需求领导签字是校园老传统,意图是让新入职教师赶快了解校园各部分,没有规则一定要签完,也没有规则一定要交。

这一回应,真实难以无懈可击。已然没有强制签字和上交通知单,这一流程也就失去了含义,沦为一种形式主义。“老传统”也不是回绝改动的盾牌。新员工了解各部分,能够在往后的作业中做到,不急于一时。了解的方法,也能够是我们相互知道,而非新员工挨个登门拜访这种官僚主义风格的方法。

从前,相似“35个领导签字”的奇葩作业,在一些企业、单位、部分盛行。这种死板冗繁的就事流程,极大地拉低了各范畴的作业功率,给人们徒增困扰和担负。

应当供认,这几年,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各行业各范畴为此都做出了很大尽力。比方,许多政务服务机构都推出了“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简化流程,进步功率,方便群众。假如涉事大学真实谅解员工,看到“找35个领导签字”对当事人的折腾,就应早点撤销这一规则,或许将流程压缩到最简。

况且,在移动互联网年代,技能早已能完成流程简化。无纸化作业、网上一键批阅等已常见。就连合同纷繁复杂的金融范畴,私募基金也在上一年进入了电子合同签约年代。高校更应是与时俱进、活跃立异的阵地。新员工签到,就没有更简洁、快速、网络化的方法吗?仍是让新员工拿着一张纸,挨个找35位领导签字,这个“传统”现已老到不达时宜了。

现在,作业“捅”到了网上,期望该校不要对这名新员工抱有偏见,更不要批判或处分。相反,应将其视作吵醒死板的内部行政形式的一颗石子,在事情发酵的涟漪中看得见、听得进外界的批判,然后做出改正。假如能触类旁通,分散到对校园方方面面作业的审视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