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豆苗妈妈
10月25日,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本以为是平淡无奇的校园爱情剧,没想到却让我们正真看到另外一个孩子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她们遭受非议、被欺负、被孤立、辱骂。可是即使是这样,孩子还是成为一个什么声音都发不出的“哑巴”。
小北:这样一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没本事被欺负的人,和有本事的坏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近比较火的电影《少年的你》,其中讲述的故事让我们回忆起在高中时期校园生活。
当然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自己的高中生活是紧张的、快乐的、幸福的,只等着那个宣判命运的考试到来,而在之前全都是以一种较为奋进的状态去准备。
当然这是大部分人的高中最后阶段,可是对于电影之中的陈念来说,想要等到考试到来难上加难。
因为在高考前夕,她见证了有朋友因为受不了别人的欺负而选择了跳楼。在全部同学拿着手机拍拍拍的时候,她选择下去用衣服盖住尸体。
谁曾想,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行为,给她招致了更多的祸端,迎接她的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窘境,座位上被人恶意放红色的墨水,走在路上一群人向她吼叫,甚至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一个“假小子”。
很多人无法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她为什么不去求救?从头至尾在影片当中,虽然陈念有妈妈的存在,但是她却从来就没将自己在学校的遭遇告诉妈妈。
也就是说,在她的内心想法之中,是想将所有的事情扛在一个人身上的,她也不愿意告诉任何人。我们也会发现,当她遇到欺凌之后,即使再被别人用球砸,或者做上面类似的行为,她依然在选择隐忍。
或许在她的内心当中一直记着妈妈这句话:“孩子再忍上两个月,只要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到时候妈妈去你学校旁边开个店,我们一切都结束了。”
可是隐忍能做什么吗?或许隐忍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
01被欺负的孩子永远在被欺负,谁来打破这平衡?
在生活之中也存在一些老实人,他们当了老实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今年四月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案件:一个中学生遭受到五个人的群殴之后,进入学校一个小时左右身体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经抢救无效,最后才得知是因为一副耳机被其他人殴打致死。
在被询问的时候,他的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平时在家里面我就教育他不要在学校惹事,我家孩子这么听话,他们为何需要打他呢?”
是的,这个孩子确实接受5个人殴打的时候,绝对没还手,或许在他的心目当中一直记着父母所说的话“我千万不能惹事。”
可是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不惹事事情就不会来找你了吗?
如果我们被欺负了,难道仅仅只是通过隐忍的方式来解决吗?或许在霸凌者的心目当中,受害者越忍耐,他们就越兴奋。当孩子被欺负之后,只有两个人能对他们进行救赎。
1、父母——依靠式的存在
孩子生下来之后,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依恋关系,而这种所谓的依恋,从孩子出生到他们慢慢的长大一直都存在。
不管做什么事情,孩子都希望父母可以帮他们搞定,父母就是这种依靠式的存在。
所以,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内心所能想到的最多的也仅仅是自己的父母。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如果父母懂得去保护孩子,他们必然也就减少了这种受欺负的几率。
2、孩子——自我式的强劲
小北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样一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没本事被欺负的人,有本事的坏人。”所以在被打之后,他表现出来较为强劲的力量直接将围攻他的人一下子打翻。
我们也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个13岁少年离开家庭之后,一个人流浪,可是即使是这样,他也表现出来较为凶猛的状态。
因为他清楚自己,只要软弱下来就有可能被欺负。当我们被欺负的时候,假如没有自我式的强劲,只有可能被别人欺负的更惨。
02孩子,别怕!父母永远是你的依靠
孩子生下来之后,父母就应该对他们负责。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快点长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父母也应该充当他们的依靠,告诉孩子“别怕,爸爸和妈妈永远在你背后!”。因为在受欺负的时候,懦弱、忍耐永远解决不能停止霸凌者的攻击。
1)懦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不管是在影片之中的呈现,还是生活之中经常被欺负的一些孩子,他们的性格都是较为软弱的样子,受到欺凌的时候,不敢反抗,也不敢跟人说,只是将所有的事情藏在心里。
但是懦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可能让自己遭受更肆无忌惮的欺凌。
2)忍耐是最愚蠢的方式
忍忍就过去了,可是任何事情并不是忍耐就能解决,或许这种所谓的忍耐是最愚蠢的方式。
试想一下,当你的生命已受到威胁的时候,忍耐还有作用吗?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要求孩子用忍耐当作逃避问题的最佳方式。
3)适度回击才能保安全
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两种人,被欺负永远不说话的人,不想被欺负奋力抗争的人。他们知道接受了别人的欺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问题。
如果有一次,那么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在第一次的时候,如果懂得回应。那么弱者更弱,强者更强。懂得适度的回击才可能正真的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03父母才是孩子回击的底气,作为父母,到底如何保护孩子?
教育孩子应该明白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他们是否到底能够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较为冲动,遇见什么事情都不怕,那么这种被欺凌的人就有可能更为危险,而这时候就需要父母。
在影片之中,陈念为什么不敢回去呢?因为她的爸爸无法依靠、妈妈也无法依靠,她只有她自己。可是在生活中孩子背后有自己的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到底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让孩子有“我父母保护我”的底气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她被别人打了,当时就会直接对另外一个人说“我回家告诉我爸,到时候让他来打你”。
看似非常的幼稚的话语,但实际上,在孩子内心当中已经把爸爸当做了她的依靠。
那么即便是孩子长大了,父母依然可以成为自己的依靠,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永远保护自己的,也让自己的孩子更有底气。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对孩子说“如果别人欺负你回来给爸爸说,爸爸一定会站在你这边,帮你还回去”;“要是别人欺负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击回去,出了事爸帮你兜着”。
长时间这种话语的锻炼,会给孩子形成一定的印象,他们必然也不会被欺负,因为爸爸在保护她。
孩子受欺负父母别急着批评
孩子慢慢长大之后,父母会以为自己的孩子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了。可是在面对一些霸凌的时候,他们还是独立的个体,无法更好的应对。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孩子对你说“妈妈我被欺负了”,这时候你的回应是什么呢?
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说“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呢?都多大了还被人欺负,你看你怎么那么没用?真丢我脸。”
满嘴的嘲讽、批评、指责,从来就没一句关爱、询问、安慰。这样的父母,孩子愿意去依靠吗?
显然是不会的,在孩子心里,告诉父母本想让父母对自己进行安慰的,谁知换来的却是父母的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了,更不愿意跟父母交心了,所以父母要明白的是,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陪伴、关爱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懂得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情绪变化,同时长时间的陪伴在孩子身边,你一定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不同。
孩子在没有被欺负时是一个状态,受到欺负时心理上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但凡父母懂得和孩子交流,就一定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陪伴关爱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因为孩子本身年龄的问题,有些事情必然不能解决。只有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之中,才能帮助孩子安然的度过这些阶段。
很多人或许都曾被欺负过,但是他们的应对方式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就不同。影片之中陈念是以沉默的方式应对,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教会孩子回击回去。而不是让孩子变成下一个陈念,父母在生活中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孩子的底气,成为他们的依靠。
你们家的孩子是否也被欺负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