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妈
小丽之前以为只有怀孕期间是最难熬,最让她担心的,如今宝宝快2岁了,她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有偏见的。原来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小丽发现周边和宝宝一样大的孩子能说很多话了,可是自己的宝宝却只会简单地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让小丽一度陷入焦虑,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本期淘妈就来聊聊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在婴儿刚刚出生时,其大脑的重量约为350-400g,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1/4,当婴儿成长到1岁时,大脑的重量会翻一倍,约为成人脑重的1/2,当婴儿成长到2岁时,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3/4。到了3岁时,婴儿的大脑神经元会爆发性地增加,这一过程到6岁时会达到巅峰。

也就是说,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至于孩子大脑的潜能在这个时期能开发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如何地培养。然而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让孩子白白错过了0-6岁这一大脑发育的敏感时期。科学家Kuhl教授通过大量对比试验发现,婴儿天生就是语言的天才,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具备了学会80多种语言的潜能,但是这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前提,那就是孩子必须要通过和真人之间高频、有情感的交流,才能掌握这些语言。那么在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不要长期给孩子吃松软的食物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吃得食物太硬,甚至会造成孩子窒息。于是他们给孩子吃烂面条、稀饭、肉要打成泥,水果蔬菜要榨橙汁,然而长期这样做,孩子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这也是导致婴儿流口水、说话不清楚或口吃的一个原因。
2.不要让动作替代孩子说话
通常在宝宝学说话之前,他们已经会通过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比如看到东西就用手指,而“善解人意”的父母看懂宝宝的意愿后就会给予满足。淘妈认为对于宝宝的要求延迟满足一下,往往可以增加宝宝的表达欲望,及时的言语刺激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语言发育。

3.不要总是纠正孩子的发音
孩子在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发音通常是不准确的,其实宝宝能把想要表达的事物通过吐字不清的发音说出来,已经非常棒了。当孩子发音不准确时,父母不要着急去纠正孩子发音,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本来需要表达的时候,他们也渐渐地拒绝开口。另外随着对语言的熟练掌握,孩子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发音来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

淘妈说: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0-2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准备期,他们在语言上听大于说,2-4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爆发期,他们经常像个“小话痨”,而4-6岁的宝宝处于语言全面发展期,“听”“说”“读”要全面培养,因此家长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关键的时期哦。